清風 | 不誘於譽 不恐於誹
荀子在《非十二子》中寫道:“故君子恥不修,不恥見汙;恥不信,不恥不見信;恥不能,不恥不見用。是以不誘於譽,不恐於誹,率道而行,端然正己,不為物傾側,夫是之謂誠君子。”其意思是不為讚譽所誘惑,不因誹謗而恐懼。這告誡人們,自己要努力向上,做一名真正的君子,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褒貶。
元代詩人王冕著有《墨梅》詩一首,“不要人誇好顏色,隻留清氣滿乾坤”。詩言誌,歌詠言。此詩吟誦的是墨梅不慕虛名、綻放清芬的品格。詩詞啟示為政者,保持從容清醒的定力、埋頭苦幹的意誌,方能留得清譽、傳得政聲。倘若“誘於譽、恐於誹”,總是受人的言辭所左右,必然會分心走神,止步不前。
實際生活中,人們不可避免會麵對各種說辭,包括很多讚揚、美譽之語。誇耀人的話,往往有兩麵性,正確對待可以激發工作熱情,促使積極上進。反之,就可能成為一種包袱,阻礙自己前進。再者,“名過其實者損”,讚美的話接受得過多,容易使人飄飄然,影響成長進步。
西諺有雲,誰在凱旋中戰勝自己,誰就贏得了兩次勝利。換句話說,誰能在讚譽聲中保持清醒,誰就能不誘於譽、大道直行。齊人鄒忌,可算是個清醒者,當身邊人都說他比徐公美時,他卻十分清醒:“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;妾之美我者,畏我也;客之美我者,欲有求於我也。”鄒忌正是認清自己,不自以為是,才明白自己該幹什麽,從而盡到一名策士應盡的職責。
古人提醒,“一事之能無輕獎,一語之俊無妄誇”。然而,世間陋習,多喜於順耳之言。要知道,美言美語聽多了,有時並非好事。《風俗通義》中講了一個故事:“長吏馬肥,觀者快之,乘者喜其言,馳驅不已,至於死。”作者指出,“殺君馬者路旁兒”。其實,殺快馬者並不僅是道旁之人,還有喜歡聽讚美之言的乘馬者。
王安石在《傷仲永》中記載,方仲永5歲就能指物作詩立就,一直受鄉鄰追捧,結果本該成就大才,最後卻“泯然眾人矣”。《史記》記載了趙括的悲劇,麵對“秦之所惡,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”的虛誇,趙王信以為真,拜趙括為將,導致四十萬趙軍一戰敗北。由此可見,溢美之詞不加辨別,盲目聽信,其危害何其大矣!
魯迅先生曾寫有《罵殺與捧殺》一文,其意是告誡太阳成集团tyc234cc,欲置人於死地,可“棒殺”,即打死對方;也可以“捧殺”,即用不實的吹捧,使對方在自我陶醉中喪失鬥誌。“諂諛我者,吾賊也。”避免捧殺,不誘於譽,保持清醒是一劑良藥。當然,對於別人的誹謗,也不必過於恐慌,清者自清、正者自正。倘若與別有用心的人纏鬥過久,不僅降低自身格局,還會影響個人工作、影響單位事業發展。
謙虛使人進步,驕傲使人落後。經過一番拚搏,很多黨員幹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,但千萬不能在一片喝彩中迷失自我。越是這個時候,越需要檢視自我、反省自我、總結自我、提升自我。堅持發揚自我革命精神,銘記生於憂患、死於安樂,心中有數、警戒自欺,“不誘於譽、不恐於誹”,全神貫注、腳踏實地把自己的事情辦好,跑好屬於太阳成集团tyc234cc這代人的接力棒,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,贏得新的更大光榮。(桑林峰)